欢迎光临15vip太阳集团官网,现在是:
24小时服务中心电话: 028-6389166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用药指南

医学知识

联系我们

  • 24小时值班电话:
    028-63891666
  • 急诊电话:
    028-63891666
  • 健康管理中心:
    028-84331551
  • 医院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建设南街16号

用药指南

专家提示: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映

来源: 日期:2005/7/30 10:03:05 浏览量:

非甾体抗炎药如同其他药一样有不良反应—— 抗炎药物分为甾体和非甾体两大类 
  
  甾体类是通常所说的激素类药物,而化学结构中没有甾体的抗炎药物则统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物制剂分为单方制剂和复合制剂,临床上常用的多为复合制剂。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非甾体抗炎药及其复合制剂的种类达上千种,其使用量位于药品市场第一位,90%以上的患者曾经使用过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使用广泛、疗效显著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抗炎抗风湿、镇痛、退热、抗血小板凝集。抗炎抗风湿作用(对乙酰氨基酚除外)表现为缓解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和改善某些肌肉骨骼关节功能。镇痛作用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的钝痛,而对外伤性剧痛及胃肠道绞痛无效。退热作用可使升高的体温下降至正常,而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此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牙痛、头痛、关节痛、肌肉痛、轻度创伤、痛经、轻度癌性疼痛)症状,用于体温38摄氏度以上的退热,用于防止血栓、血小板聚集、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形成。 
  
  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如同所有药物都存在不良反应一样,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据现有文献和国家权威机构监测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 
  
  胃肠道反应: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性溃疡,严重时发生胃肠道出血和穿孔。不同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不相同,阿司匹林为3%-9%、舒林酸为10%、芬必得为16%、炎痛喜康为20%、消炎痛为12.5%-44%。 
  
  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力减退、嗜睡、失眠、麻木等,少数药物可引起多动、兴奋、幻觉、震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芬必得为1%-3%、消炎痛为20%-50%。 
  
  肝肾功能反应:部分药物引起尿中出现红、白细胞,蛋白,管型和间质性肾炎。极少数病毒感染伴发烧的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严重肝功能损伤合并脑病,严重者可致死,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或水痘者禁用。 
  
  心血管系统反应: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等;近期接受过心脏搭桥手术者服用有增加发病可能的风险。消炎痛偶尔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布洛芬可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萘普生可引起脉管炎和血小板缺乏症。 
  
  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但发生率较低,如阿司匹林仅为0.2%。 
  
  一般不宜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包括患有活动性溃疡病、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和妊娠期妇女等。 
  
   严遵医嘱,保证合理用药 
  
  非甾体抗炎药大部分是处方药,少部分是非处方药(如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及其复合制剂)。事实上,只要严格遵照医嘱或按照药品说明书,在正常剂量下短期服用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很小,而且一般不良反应停药后多数会自动消失。所以,患者应尽量使用最短疗程的最低剂量,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三天,用于止痛一般不超过五天。而长期用药(如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或大剂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大,应当注意用药剂量,密切观察反应。还有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应注意在吃饭中或饭后服用,并多饮水可减少胃肠道反应。而毒性较大、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此类药物,如氨基比林、安乃近、非那西丁等现已被淘汰或已很少使用。 
  
  显然,随着科学的进步,今后肯定还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为确保用药安全,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对国内市场所有相关药物进行全面调查,包括要求生产企业严格实行药品不良反应主动报告制度;对药品可能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必须在药品说明书中详尽准确地加以提示。作为消费者,应该坚持安全合理用药,一旦发现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并积极自愿地向药监部门报告。 
  
  前不久,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非甾体抗炎药最新用药指导,提示有21种抗炎药潜在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此十分关注,及时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大了监测力度。各媒体报道后,使不少患者产生忧虑,纷纷向医生咨询,这些药今后还能用吗?其实,任何药物都会有不良反应,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药物今后就不能用了,如何对非甾体抗炎药的效益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正确认识和使用才是问题的关键。